2020-02-11 16:01:54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://ln.huatu.com/wenda/ 文章来源:今日头条
当前,基层“陪会”现象作为一种作风病依然存在,呈现出以下表现形式,值得各级领导干部警惕!
当下,“陪会”现象可谓是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又一代名词,“陪”与“不陪”让很多基层干部很是无奈、难以抉择。基层“陪会”现象有哪些表现形式?如何才能刹住“陪会”之风,避免进入形式主义的漩涡?一起听听基层干部们怎么说。
老王年逾五十,是某区的人大主任。这天早上十点,列席市里X局座谈会的老王,腰部的酸痛感逐渐袭来,前几年被查出的腰肌劳损又犯了,这次好像还更严重了点。每周动辄就七八个会议,很多和自己工作“八竿子打不着”的会议也得列席,说一些“不痛不痒”的官话,“撑撑场面”。不去参加还会被冠上“不近人情”“不给面子”的名号,老王只能勉强为之,有苦难言。
西南某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说,县里面说中央要求重视宣传工作,于是县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突然变得跟宣传有关,一有会议、活动,宣传部门都要派人参加、出席。 “各种例会、临时会议要参加,上级来检查县里各类工作,也要派人陪同,日常工作时间被各种会议占据。”该工作人员表示,有时候部里领导在同一个时间段里要参加好几个会议、活动,且每个会议都点名要求部长或副部长参加,经常出现“人少会多,到处赶场”的情况。
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难免有小瑕疵,而上级领导手中握着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,只要基层“陪会”不满意,就给基层“穿小鞋”,甚至“小题大做”。为了避免领导不高兴、被通报、被问责等等, 基层只能通过“陪会”解释、掩盖工作中的小问题。
不少基层宣传干部反映,宣传工作是重点工作,各级党委、政府都说重视,都在抓,层层落实,到了基层,重不重视这些工作,往往不看别的,就看相关工作部门参加各种会议、活动是否积极。 走歪变形的评价标准,逼出了基层宣传干部的形式主义“虚招”:基层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本来不多,日常工作也纷繁复杂,时间不够用,还不得不全员分头参加会议、活动,最后只能“以会议落实会议”。
基层“陪会”陋习,说到底是官僚主义的隐形表现之一。部分会议只“突出”领导,力求形成一种万人之上的气势和威武,营造“济济一堂”、“欢欣鼓舞”、“掌声雷动、经久不息”的浓厚氛围和气场。如此,基层“陪会”之多之广也就应运而生。
基层“陪会”也是有讲究的,不是随随便便想参会就能参会,也要讲究资格、地位和身份。什么级别的会,什么级别的领导参加;级别越高,参会越多;一个整天不开会的人,差不多是社会的边缘人。
由此,我们就理清了基层“陪会”的“总病根”,即背后或深或浅、或轻或重的官僚主义在起作用。刹住基层“陪会”,仍要从根治“官僚主义”这一顽疾为重点,祛除身上“官僚习气”,这样基层“陪会”陋习将慢慢减少
(编辑:铁岭华图01)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删除,谢谢!
贴心微信客服
贴心QQ客服